|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01-0217

This version was saved 9 years, 10 months ago View current version     Page history
Saved by 周巧蓁
on June 14, 2014 at 12:27:26 am
 

 

操作型作業

 

閱讀「我是馬拉拉」

加入IRS課堂即時回饋系統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應華105 40185006I 周巧蓁

         這是一個啟發很深的故事,一位年輕的女孩馬拉拉為了提倡受教權的基本權益,展現其極為堅定的意志與力量,試圖改變這個世界。其中令我意想不到的是15歲的她勇敢追求自己的權利,卻在回家的途中遭到槍擊,甚至因此生命垂危然後她卻奇蹟似的恢復健康,成為全球和平抗爭的象徵,這本書中除了提到馬拉拉爭取受教權的過程以外,還有其他故事支線圍繞其中:一位父親身兼校長職位鼓勵女兒參與學校事務;一對勇敢的雙親在重男輕女的傳統社會意識中珍愛女兒如同兒子看著這些驚動人心的故事內容,也會對自己的處境感到幸福,比起馬拉拉,我可以在這裡順利地念書,健康平安的成長,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經歷,而為此感到知足不已,《我是馬拉拉》中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為了自由、祖國奮戰的勇敢故事,更是當時動盪時代中創造人類生存價值的重大事蹟,是一本給人滿滿啟示與反思的好書。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應華105 40185025I 李孟儒

一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還抱持著一個看想說的心態去看,不過當我看到馬拉拉在小車上被人槍擊的時候我真的著實嚇了一跳。我不能想像一個年僅15歲的女孩竟然會因為族群的仇視而遭受如此的對待。「他們阻止不了我。我會在家裡、學校、甚至於任何地方接受教育。這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請求──請救救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巴基斯坦,我們的史瓦特。」很難想像一個小女孩在遭受槍擊復原後還有勇氣去對抗不公,還有勇氣去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

馬拉拉雖然出生在一個男尊女卑,女權低落的一個環境,但她的父母卻並不以這樣的態度去養育她,我想這是造就她不同的主要原因吧。因為不被束縛,所以能夠更隨心的活出自己;因為不被束縛,所以更能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我相當敬佩她的精神以及作為。

書中的對於馬拉拉遭受的一切並不帶有著一絲情緒,只是用一個敘述的口吻來說她所經歷的一切,但是正是因為這樣子的敘述,才更能打動人心,才更能直接準確的觸動我們內心的最深處。也讓我們珍惜到我們現在現有的資源。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應華105李詠梅40185032I

  這是一部卓越非凡的故事。馬拉拉,一位年輕的女孩,為了倡導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發出了連子彈都無法穿透的堅定力量。她會讓你相信,一個女孩子最純粹的聲音,會如何激烈地改變世界!」幾句話的內容簡介,讓我拾起玩笑般的心情,以嚴肅的角度來閱讀這本書。

  馬拉拉.優薩福扎伊,一個用生命在爭取基本教育權的女孩,她勇敢、她不畏懼,即使面對巴基斯坦反政府游擊組織「塔利班」的威脅、攻擊她也不妥協,從11歲開始發表寫作,內容多是控訴塔利班惡劣的行為,受槍擊後出境治療,康復後更口述下了這本記載包含當地真實事件的自傳,讓她從巴基斯坦的小村莊,到了紐約聯合國大會;從一個不起眼的小女孩,到被提名做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其中的過程,越看越令人覺得不捨,難免會想起當我16歲時我正在做什麼?答案卻是整天只想在課堂中偷閒,跟為了女性受教育權戰鬥的馬拉拉比起來真是慚愧。

  從內容來看伊斯蘭文化,馬拉拉的父親並沒有傳統重男輕女的大男人主義,也許就是這樣的思維,造就了馬拉拉勇敢且無私的精神,遵循父親給他自由的教育,馬拉拉活出了自我,替受委屈的人發聲,讓全世界都看見了這個少女非凡的力量。傳統的伊斯蘭文化,女性有多少的不平等我們都看在眼裡,我們在螢幕前替他們叫屈,但是真的有幫助到她們嗎?其實在我看來,印度大部分地區還是歧視女性的,就連高階官員都可以認為性侵女性錯的是女性,女性被性侵是對的,這種荒謬的言論竟然會出現在現代,可見當地的文化是多麼的根深蒂固,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要改變這種價值觀,最根本的還是回到馬拉拉所提倡的基本教育權呀!

  看完這本書,馬拉拉並不是用慷慨激昂的態度來陳述所有事情,而是冷靜的敘述,為的是讓所有看到這本書的人知道那邊發生了什麼事,中間也有介紹許多景色,讓人彷彿身歷那樣的美景,要不是那邊充滿了歧視女性的文化,我想我也會想去走一趟吧!

 


 

我是馬拉拉  大略看完的心得   40185040I 詹宗穎

 

很難想像  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少女

在台灣,十六歲少女可以開開心心的上學,回家後可以看看韓劇

在美國,十六歲少女可以開始偷偷學騎車,並且下課後能到處跑趴

在挪威,十六歲少女可以開始跟父母討論要去哪裡度假過冬

 

然而馬拉拉,她所經歷的一切,恐怕都是難以令人信服的

 

從十一歲起就開始公然反抗塔利班政權,試問我們有人能像她一樣這麼勇敢嗎?

每天我們都看到炸彈事件頻傳,一有人反抗就會被直接槍殺

如此動盪,她卻心如止水而繼續槓上他們

 

她的父親與她都是不畏懼塔利班政權的鐵人(這麼說也不為過吧,在台灣受到子彈威脅的人民若敢站出來的真的不多)

我似乎能體會到那種,每日都提心吊膽的感覺,就像期中期末考周那樣吧(好像太弱了)

但對於他們而言,可能是生與死的區別

 

但他們不畏懼死亡,他們只畏懼那陳舊的封閉思想會扼殺這個他們的世界

 

而她,還真的被槍射殺,但她也奇蹟似的活下來

受到聯合國邀請上台發表她的看法與所見所聞

說真的  很偉大

她的父親也說過 她是世界的女兒  把自己奉獻給這個世界

 

也許在我們把女生上學當成理所當然的同時

恐怕也要睜大眼睛看看  這世界上  還有存在著兩性並不平等的地方

 

 

(這麼說其實也是有點主觀,在她們文化當中的確是被如此規範

有時候我也會反問自己,這樣做只是把自己認為的思維強制套上他們的文化,

客觀上來看他們的確是不公平,但假若以他們的角度來看,也許男女不平等是他們長久以來的習慣,是種常態

但在我們眼中,那便是陋習,那是一種惡  

這真的很難拿捏阿.......)


 

《我是馬拉拉》心得  40185019I應華105曾宜萱

 

    馬拉拉出生在巴基斯坦,一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國家,女性被受歧視,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不能上學、不能獨自外出,不能拋頭露面等等,這都是深受伊斯蘭文化所影響。穆斯林相信阿拉的救贖,並遵守著《可蘭經》,造成女性地位這麼低也是因為《可蘭經》裡面的規定。 

    馬拉拉曾在一次受訪時說:「如果我掏出一把槍抵在你頭上,然後跟你說伊斯蘭教是一個誠善的宗教,誰有辦法發自內心認同伊斯蘭教?如果他們希望世上的每一個人都變成穆斯林,為什麼他們不先以身作則,當一名好穆斯林呢?」

    馬拉拉的父親沒有古板的刻板印象,視男女為平等,這樣的思維也造就馬拉拉勇敢且無私的精神。她父親教她如何運用筆的力量來改變世界,鼓勵她在網路上利用部落格寫出自己的心聲,所以她於11歲時,便以筆名高爾‧瑪凱在BBC英國廣播公司發表專欄。 面對著塔利班強權的威脅,馬拉拉帶著恐懼,對全世界控訴她在當地所遭受到的迫害。全世界開始聲援馬拉拉,在她努力之下,巴基斯坦政府改變了當地的教育,我們都以為看到了人生完美的結束,可是沒想到更惡劣的事情、更可怕的結果正等著這個小女孩。 

    巴基斯坦原有許多女子學校,因為塔利班組織不斷的威嚇阻撓,要求老師不能為女孩上課,很多學校甚至被放置炸彈,至2008年底,有400多間學校因被摧毁而關閉。馬拉拉就讀的學校,也曾被塔利班組織恐嚇,被迫關閉一段時間,在馬拉拉及爸爸的努力下,重新開課後沒多久,在一次放學途中,恐怖份子在校車上對她頭部開槍,欲置她於死地。 她被槍擊的消息震驚了整個巴基斯坦,也震驚了全世界,因為這個女孩在過去的數年,為她的教育、為她的祖國、為她的人民的情感做了太多的控訴和感情的訴說,現在全世界的人都在支持她、聲援她。她被送到英國醫治,也奇蹟式的康復。在今年(2013)7月12日,馬拉拉的16歲生日,她受邀在聯合國總部對500多名學生參加的一次特別會議發表講話,這也是她遭受槍擊之後首次公開發表講話。

     我覺得如果是對的事情,那麼我們就勇敢去做。很難相信馬拉拉只是一個十六歲的小女孩,而她勇敢的站出來,為她所面對的不公不義打抱不平。她為了求學努力爭取,不顧一切,即使遭受槍擊,仍然無法打消她的念頭,是一個就連子彈都打不穿的堅定力量。在許多國家,女性就連去求學的路途都充滿著危險,可是他們還是堅持去上學,她們這種堅持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也讓我珍惜每一天可以上學的日子。

 

 


應華105 翁淑媛 40185045I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這本書的書名《我是馬拉拉,一位因爭取教育而被槍殺的女孩》,第一眼就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這本書是在講馬拉拉的生活過程與經驗,裡面有寫著馬拉拉的家庭,教育,他爭取教育的挑戰等等。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馬拉拉感到很佩服,一個12歲的女孩竟然會有那麼大的勇氣在那種社會(不讓女孩子上學的社會)去發表他對教育的觀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原來現在還有男尊女卑社會的國家,馬拉拉就是一位出生在這種社會的女孩,可是他爸媽很支持她的教育,到最後他要爭取他國家對女生教育的權利。

 

為了爭取女性受教權,他差一點失去了他的生命,可是她的犧牲與貢獻真的很了不起。看完這本書,除了對馬拉拉相當敬佩之外,我也覺得我真的很幸運。我很幸運可以出生在男女平等社會的國家,我可以自由的爭取與發揮我所有要做的事情。這本書也讓我重新檢視我的人生並反省了一下,我一直以來好像不夠珍惜我的受教權,學習明明就是我們的義務,可是我總是沒有付出最大的努力在課業上。馬拉拉讓我覺得自己好浪費,也啟發我要好好的讀書,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受教權。這本書也是讓我看到不能因為年紀跟性別而小看我們真正的實力,即使連一個12歲的小女孩都會改變世界了,這個事實,讓我相信女孩子不會比男生差。感恩主還讓他繼續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我相信總有一天他一定會成功反抗塔利班分子,爭取到她想要的受教權。

 

 


李蕙蘭 said

at 8:48 pm on Mar 2, 2014

以我所知馬拉拉是遭受到塔利班組織暗殺。一開始我聽到馬拉拉被暗殺的新聞,我是非常驚訝,因為我很難想像一個只有15歲的少女遭遇到殺害。那個時候我在想為什麼塔利班組織要暗殺一位手無寸鐵的少女,到底馬拉拉做了什麼引發塔利班作出此舉動。看完這本書,我很佩服馬拉拉的父親,因為他們生活的國家是一個非常重男輕女的文化中,但是她的父親沒有受到重男輕女影響,反而特別重視女子教育,對馬拉拉的教育更是不遺餘力,在其他女孩注定一生中只能煮飯和生孩子的情況下,馬拉拉卻不用面紗蒙臉,甚至在家族的族譜中放上馬拉拉的名字,她的父親捍衛她的自由,就因為有這樣的爸爸才有這樣勇敢的馬拉拉,讓馬拉拉勇氣站在國際舞台上捍衛女人與兒童的權利。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40185016I 應華105 李依恬

 

      這本書由一個生活在巴基斯坦的少女書寫,提供我們第一手的巴基斯坦生活樣貌,讓我們看到巴基斯坦的生活、他們的信仰以及他們對於恐怖份子「塔利班」的觀點。簡單的敘述口吻在資訊混亂的時代中注入一股清泉,沉重的話題下是一個最輕鬆的日常生活以及輕盈明亮的少女的期望。翻開這本書就如同掀起巴基斯坦神秘的面紗。 

 

      這本書上最吸引人注意的不外乎就是它的副標了吧── 一位因爭取教育而被槍殺的女孩 ── 看到這個標題的當下我一度以為馬拉拉已經去世了,讀完整本書才發現不是這樣的,雖然馬拉拉本人認為當她遭到槍擊之後她就已經死去一次,現在的人生是阿拉給她的,而她將要用這個新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我想這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件事是我們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馬拉拉的年齡。馬拉拉是一個少女,準確來說是一個16歲的少女(今年應該是17歲了)她比我們年輕4歲,而這個四年的差距正說明了她只是一個高中生而已,試想最近爆發的318學運領導人們是25、6歲的年紀,參與運動的人也都是20歲以上的大學生,馬拉拉身為一個16歲的少女真的適合擔起改變一個社會的革命嗎?

       「中二病」這個名詞我們並不陌生,所謂的中二指的就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這個年紀剛進入青春期、逐漸開始接觸大人的社會,是「逐漸成形的價值觀與尚未脫離的幼稚想法互相混雜」的一個年紀,對這個年紀來說世界是有明確的是非對錯的,但我們都知道隨著年紀增長人都會慢慢學到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國中二年級是幾歲呢?答案是14歲。馬拉拉剛從這個年紀畢業兩年而已。

 

        上面提到那麼多關於年紀的問題,我想表達的是馬拉拉所要爭取的事對她來說實在太過複雜,就算她做的事是對但她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她真的完全理解她這麼做會引發什麼後果、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她又該如何面對嗎?馬拉拉的父親是一位活躍的社會運動家,致力於為人民爭取權力,在馬拉拉的眼中四處奔波的父親就是如同英雄一般的存在吧?而「英雄」的概念在書中也一再的被馬拉拉提起,在我16歲的時候英雄也很令我崇拜呢!但英雄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嗎?英雄所維護的「正義」是一件很單純的事嗎?

       從馬拉拉的文字中不難發現父親對她的影響,可以看出她希望自己可以跟隨父親的腳步盡一切力量爭取對的事情。但我們也可以看到她的母親並不希望她這麼做,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她第一次在BBC寫專欄向世界描述巴基斯坦的樣貌的時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一個記者用問題詢問她一天發生的事再將這些事寫下來,而這本書的出版也有記者的幫忙。我支持馬拉拉的理念,畢竟我也是一個受教育的女孩,但我只希望這個介於成熟與未成熟之間的少女真的完全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我不想在確認這件事之前就輕易的鼓勵她或說稱讚她勇敢。

 


 

心得 

徐晧恩 

應華105  40107229E

當我翻開此書時,不免會瞥見「有人告誡我們在週末夜晚時,不要在寬街上逗留到太晚,怕我們會遇到危險。我們聽了以後大笑。這裡再怎麼不安全,總不可能會比我們的故鄉還危險吧?這裡有塔利班會在街上把行人的頭剁下嗎?」沒錯! 這句話正是出自於十六歲的少女馬拉拉口中。如此震撼人心的話語,部分的原因來自對伊斯蘭教聖典《可蘭經》的扭曲解讀,而導致在這年輕歲月應享受青春與四處遊樂的她飽受社會的嚴寒之凍,馬拉拉的故事遠遠發生在巴基斯坦,但身處於台灣的我們,都可試想到心知肚明「權力的濫用」將帶來怎麼樣的下場。一個年輕女孩甘願付出一切對抗體制,對抗藏於人性中的「惡」,這是何等的勇氣!這故事是值得我們去深省與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華人社區介紹

499850640_蔡碧瑜_應話103

 

     在圖書館預約了兩三個禮拜之後, 中語等到我是馬拉拉這本書了. 其實, 之前很少看這類的書, 有都是名人傳記, 貝多芬, 林肯, 海倫凱勒等. 不過聽了老師的分享與推薦之後, 真的會想去看, 我希望砍了這本書之後, 可以讓我對中東德人民生活現況, 政治黑暗有更多的了解.

 

     目前只看到前面幾章, 發現這本書沒有想像中那麼沉重, 那麼灑狗血. 它充滿了活潑, 生動, 樂觀的語氣, 詳細地介紹馬拉拉生長的地方, 族群的由來, 豐富了我對巴基斯坦的認識, 也讓我對塔利班有更深入的了解. 剛好這是講恐怖主義的, 最近又遇上馬行是聯是否與恐怖襲擊有關的課題, 讓我的心毛毛地.

 

     儘管這本書還沒看完, 但讓我更加覺得自己生長在沒有戰亂, 女性可以受教育, 可以從政的開放社會, 我真的很幸運. 原來時至今日, 仍然有那麼封閉的社會國土. 就像印度那樣, 我曾經去過印度, 也許是地太大了, 山高皇帝遠, 有錢得很有錢, 窮的很窮, 人民窮到兇了, 為了生活甚麼時都敢做, 而且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法律". 這真的是極不平等的地方.

 

     我很高興, 也很感謝, 我接觸到著一本書. 我看這本書時, 一邊看一邊用Google搜尋我不懂的事物, 這本書真的讓我獲益良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馬拉拉》閱讀心得 40185002I 林友蘋

     馬拉拉生長在巴基斯坦帕什圖族,這是一個民族性強烈、性別歧視嚴重的地區,他們遵守著長久以來伊斯蘭教的律法,即便有許多法條與現代平等觀念那麼的不同。塔利班份子更是利用這樣的傳統,嚴格規範人民的生活。但馬拉拉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挺身而出,他勇敢的對抗,並在國際舞台上向世人敘述他們的生活,告訴大眾即便在二十一世紀,他們的生活和我們是ˋ多麼截然不同。

     它讓我想起《燦爛千陽》這本書,這也是一本以阿富汗為背景,兩位女性的命運因戰爭、喪親交纏在一起。在共同歷經了丈夫的凌虐之後,她們不但情同姊妹,甚至更如同母女般相互依存他們在塔利班份子的執政下經歷一次次的苦難,試圖扭轉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雖然這不個真實的故事,但作者親自到阿富汗取材,將他的所見所聞注入這本書中。

     無論是《燦爛千陽》還是《我是馬拉拉》兩者都描繪出我所不知道的另一個世界,同時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為什麼他們的生活和我相差如此遙遠,不管是生活品質,或是政治環境。它讓我更珍惜我所擁有的,在台灣我們為兩性平權而立法,我們可以靜坐示威抗議,這些是憲法所保障的,總是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但,我們有時會過度利用這些理所當然,挑戰法令的極限。當我看完這本書後,它使我更加珍貴的行使這些權利。

 


 

 

《我是馬拉拉》讀書心得             應華103 499850327 陸炫潔

 

閱讀《我是馬拉拉》讓我覺得很沉重,也想起老師在第一堂課告訴我們,這本書讀起來可能會有點吃力;我當時在想,都是中文怎麼可能會吃力,然而現在我懂了。這本書透過馬拉拉從小到大的生活歷程,講述了很多的歷史故事,那些遜尼派、什葉派,還有ISIANP艾瓦尼國家黨、MQM統一民族運動的黨派,帕什圖人、史瓦特、塔利班、伊斯蘭堡、賓拉登,有太多陌生與似曾相似的名詞出現在字裡行間,但它們又離我好遠好遠。馬拉拉剛好生長在政權不斷動盪的巴基斯坦,他父親也非常具有現代的觀念,認為女性應當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再加上馬拉拉身為伊斯蘭教的女性,他對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會有更深的體會,簡而言之,他就是活在「歷史」當中的女孩。

 

首先是對於民族認同與民族個性這件事我在文章中大感驚嘆。帕什圖人的好客真是讓我嘆為觀止,馬拉拉提到,帕什圖人不會主動請客人離開,他們也非常的好客、在路上也會跟每個人打招呼問候,如果沒有正面的回應向你打招呼的人,還會被視為沒禮貌,甚至賓拉登也是因為帕什圖人的好客,所以在當地住了將近五年(暫不討論陰謀論),而沒有被發現。這不僅僅是主人熱情款待來拜訪的人,來拜訪的人也需要多少承受一些心理上的壓力吧,好比馬拉拉有許多朋友、親戚甚至是在他們家幫忙做事的人,都會和他們住在一起生活,如果這是華人的生活圈,那來拜訪的人想必不久之後就會不請自離,基於不希望給別人添麻煩的心理,華人多半是會避免這種事的發生,然而在帕什圖人身上,這居然是件稀鬆平常的事情。民族認同的部分,我覺得有一點矛盾,一方面我覺得帕什圖人很團結,他們對外感覺很團結,雖然在教義方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釋,也有少數人會因為政治的關係而刻意扭曲,但大體來說,我覺得他們是一個非常以自己為傲的民族,這點從馬拉拉在敘事事情、故事上就可以感覺出來。然而,我認為矛盾的點就在於文末馬拉拉有提到他們前往拜訪喀拉蚩,這個大城市有兩大族群,一個是莫哈吉爾人,文中翻譯成移民者,另外就是帕什圖人了。莫哈吉爾人如果是移民者,雖然說著相同的烏爾都語,卻可能來自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種族,然而在喀拉蚩這個地方,他們幾乎可以全民支持同一個政黨,並致力於讓自己的環境井然有序;反觀帕什圖人,來自相同的種族,卻無法團結在一起讓自己生活的環境變好,明明是同種族的人,如果這個種族又對自己有高度的認同感,那它沒有道理要分裂成眾多的政黨,然後彼此對立。我認為多個政黨沒有不好,但是應該彼此之間要有共同的理念,就是要讓生活變好、未來是光明的,但是照文中馬拉拉的敘述,感覺起來在喀拉蚩的帕什圖人無法因為共同的目標而團結起來。這是我覺得在民族認同上最大的矛盾點,這不是整個故事敘事上的矛盾,而是人民內心的矛盾。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